9月16日,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会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司在北京召开了生猪产能调控企业座谈会,牧原、温氏、双胞胎、新希望、德康、大北农、巨星农牧等25家头部猪企代表到场参会。会上深入分析当前生猪生产形势,并研究部署了今年下半年及明年生猪产能调控工作,明确要求25家头部企业带头调减能繁母猪100万头,各省同步落实指标,并从稳体重,限二育、降出栏、严环保、控信贷、减补贴五大方面作出严格要求。
这场“史上最严” 的调控会释放明确信号:生猪产能调控绝非仅针对头部集团企业,而是要将指标层层落实至各省市,推动全行业产能稳定。这一要求,无疑对各级监管部门的市场监测预警能力提出了更高标准。
产能调控的核心前提是 “摸清家底”——唯有实现生猪存栏出栏量、能繁母猪存栏量、规模猪场保有量等数据的精准监测,以及重大动物疫病的有效防控,才能构建全链条智慧化监管体系,为调控工作夯实基础。
欣农互联打造的「生猪养殖智慧管理平台」,凭借数据穿透、精准预警、智能调度、闭环监管四大核心能力,不仅能实现生猪养殖存栏、出栏等数据的精准监测,指导养殖场科学安排生产计划,更能推动跨部门监测数据共享,以全链条、可量化、前瞻性的数据支撑,为生猪产能调控提供决策依据,助力行业从“以量取胜”的粗放模式向“以质取胜”的高质量发展转型。
全链条数据打通
产能底数精准掌握
l生产端数据实时归集
欣农互联「生猪养殖智慧管理平台」深度融合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与畜牧监管场景,通过打通养殖场与养户的生产数据链路,将生猪存栏量(细分仔猪、育肥猪、能繁母猪)、出栏量、配种率、分娩率、存活率等核心生产数据实时上云。同时,平台通过关联养殖场的环保合规、疫病防控等数据信息,构建起“事前预防、事中处置、事后追溯”的全周期闭环监管体系,仅需一个平台即可实现生产、防疫、环保等多维度全过程监管。
lAI监测实时在线
平台集成巡检机器人、高清摄像头等可视化设备,搭载高精度 AI 算法,对每栋猪舍、每个栏位及生猪进出栏环节进行全方位监测。通过AI点数、AI估重、影像数据采集等功能,实现生猪养殖数据统计、环境监控、安全监管等环节智能化落地,大幅提升管理效率与监管效能。
今年 7 月,欣农互联联合合作伙伴在四川某地市成功落地生猪生产智慧管理平台项目。该平台除满足日常养殖生产运营管理需求外,借助 AI 视觉识别、环境传感器、智能预警系统等技术手段,实现生猪生产全过程的智能化监管。依托平台,养殖场通过轨道式巡检机器人、鱼眼摄像头等设备与 AI 算法的协同,可对每一栋猪舍、每一个圈舍进行实时在线查看,精准识别存栏猪只体重,全天候采集圈舍温湿度、空气质量等环境数据及生猪健康状态,快速捕捉猪只异常体温、行为及饮食变化,实现疫病风险的超前感知与精准预警,真正让管理者做到 “看得见、数得清、可估重、能预警、强监管”。

AI智能监测界面示例
全周期监管与风险防控
筑牢产能稳定底线
l疫病与环保风险预警
产能稳定的核心是防控疫情、环保违规、质量安全等突发风险。欣农互联「生猪养殖智慧管理平台」通过集成猪场智能防疫设备(如红外测温仪、摄像头等),当出现猪只体温异常、活动量骤减等异常情况时,系统立即触发预警,助力养殖场与监管部门实现“早排查、早处置”。
在环保监管方面,平台实时追踪猪场粪污处理设备的运行状态与核心数据(如污水处理量、污染物排放浓度),一旦出现异常,立即推送预警,有效避免因环保问题被强制关停导致的产能非正常缩减。
l质量安全追溯
平台通过“一猪一码”,将生猪的养殖信息(饲料使用、用药记录)、屠宰加工、销售等信息打通,一旦出现质量安全问题,可快速追溯至源头,保障产业链终端安全。
此外,平台搭载数据可视化看板,将监测数据以动态图表、实时曲线等直观形式呈现,清晰展示区域内生猪存栏 / 出栏量、能繁母猪存栏量、猪场分布密度、价格波动趋势等关键指标。管理者通过看板可快速掌握 “存量多少、增量在哪、减量原因、风险来源”,以数据驱动管理决策,为产能调控与监测预警提供坚实保障。
生猪智慧化监管的核心价值,是将调控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从“事后跟踪”转向“事前预警”,从“全面覆盖”转向“精准管理”。欣农互联「生猪养殖智慧管理平台」通过实时监控、实时分析、实时预警、实时推送,助力养殖企业和监管部门提升市场监测预警能力,为行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赋能。